首页 | 社区 | 博客 | 招聘 | 文章 | 新闻 | 下载 | 读书 | 代码
亲,您未登录哦! 登录 |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编程爱好者网站新闻 - 正文
 
 

软件企业现状:软件人才高不成低不就

29105 次阅读 | 发布时间:2007-05-22 | 向本站投递新闻
打印文章
来源: 东方早报  
 
  目前记者在各软件企业采访听得最多的是缺少人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与此同时,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人头攒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北京的情况与上海如出一辙,中关村管委会称:中关村每年缺少5万至6万软件人才。 

  上海市的软件人才缺口是10万。上海和北京是中国高校最密集的城市,这两个城市尚且缺少人才,其他城市的情况怎么样呢?当然更不容乐观,很多城市的软件企业抱怨:人才都跑到北京和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去了! 

  高端人才的缺失导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偏小,外包项目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上。对于涉及应用需求分析、体系架构设计的高价值开发项目,我们的软件企业往往没有能力来完成。 

  高端人才的缺失是被普遍认同的,而基础开发人员的不足却常常被忽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在北京市近20万名软件从业人员中,高端人才、以本科生为主的中端人才和以软件基础研发人员为主的低端人才之比约为1:6:3。全国约90万软件人才结构同样体现为:中间大,两头小。 

  西方国家编程是由软件蓝领工人来做的,他们可以作一辈子程序员。这些国家的软件企业可以有稳定的编程队伍。但在我国程序员的流动性非常大,每个企业都缺少编程人员。在我国程序员往往是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软件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设置了一个门槛———非本科生莫入。 

  在我们的国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有理想的,编程编到30岁,大多程序员已经转型或正在考虑转型了,绝不会一辈子安心做程序员。因此,我们的软件企业总是缺人,缺的恰恰是被自己拒于门外的软件蓝领工人。 

  软件人才的结构呈现出纺锤形:中间大、两头小。这与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不合理有关。某个省缺少大量软件人才,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高校,于是高校再培养出中端人才参与到纺锤中间的竞争中去,一些大学生还是找不到工作,纺锤的两端还是没有得到充实。 

  现在有一些软件企业从自身的人才需求出发,开始培养实用人才,这对教育体系是一种完善,同时培训机构也获得了商业利益。但是来自民间的力量毕竟有限,根本的解决方式应该是让更多的职业高中和中专培养实用人才,同时企业的用人机制也需要调整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