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博客 | 招聘 | 文章 | 新闻 | 下载 | 读书 | 代码
亲,您未登录哦! 登录 |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编程爱好者网站新闻 - 正文
 
 

国产中间件差距犹在 期待创新破局

3220 次阅读 | 发布时间:2006-06-01 | 向本站投递新闻
打印文章
  面临竞争 国产中间件期待创新

  随着中间件应用的兴起,中间件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产软件厂商开始加入到中间件阵营中来。过去在中间件市场上拼杀的除了东方通科技公司、中创、中和威之外,几乎全是IBM、BEA等国外知名厂商。随着市场容量的放大、产品效益的显化,最近两年多来,国内众多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市场。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30多家企业已进入或宣布要进入中间件市场,虽然凭借购买已有厂家成熟产品弥补等手段,这些新进厂商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由于新进公司在产品、应用方面积累的欠缺,使得国产中间件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企业应用整合市场,虽然众多厂商对应用整合的趋势大加赞同,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集成平台产品。但同质化、通用性差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应用平台的发展。

  上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依赖政府扶持,依靠本土优势。这个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因为我们产品的不足才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扶持,现阶段我们利用好,这将成为我们与国外产品抗衡的最大优势;二是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统一标准。国内的中间件厂商的中间件产品基本都是脱身于行业应用中,经过了一定的技术沉淀和积累,所依赖的标准主要是行业标准或者一些行业默认“规则”,带有明显的行业或者应用特征。因此,国内的中间件产品在跨行业和跨应用领域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三是主要采用仿制开发方式,产品缺乏特色,无核心技术竞争优势。但凡国内一个软件产品的研发,照例都要参考别人的产品来一个画猫类虎,没有技术创新,最终也只是从别人的市场中利用本土优势、价格夺得些市场份额,无法形成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四是企业资金不足,难以发展与维系软件产品发展。软件产品的发展往往需要企业在产品宣传、市场建立、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国内软件企业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去进行这些投入的;五是市场对国内中间件产品认知度不高。此外,国内企业对中间件产品认知度也制约了中间件产品的发展。

  尽管存在着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国内企业向中间件领域的大举进攻,国外大企业为了扩大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也纷纷采取了捆绑销售和低价销售的竞争策略,大打价格战。自去年中期开始,国外企业都大幅度地降低了自有产品的价格,企图利用资本优势和产品线丰富的优势阻止后来者入局。这从反面说明了国外产品已没有多少性能优势可言,国内企业在中间件领域已具备了“突围”实力。但国产中间件厂商究竟如何实现突围?国内企业应用整合的突破口又在何方?这就是创新。

  差距犹存 创新亟待环境改善

  创新已经成为国内中间件厂商的共识。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对此,东方通总经理牛合庆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在中间件的创新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有:首先创新所必须的用户环境并不具备,或者说,针对国内厂商,缺乏良好的支持创新的用户氛围。因为创新的产品和技术需要完善,必须得到市场和用户的验证,但过去的情况是,我们的用户可能不知不觉中成了国外创新产品的实验田(很多国外厂商的新技术或产品往往先在国内找到用户,如最近的SOA产品等可能又是国内的案例多),而对国内的新产品、新技术则不够宽容。但这一点随着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会有很大的改善;其二是企业本身的创新意识不强。过去企业为了快速发展,不愿在技术和创新上过多投入,一味销售和使用别人的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大家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了;最后是国家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不够,创新是需要投入和冒风险的,过去整体的创新氛围没能形成,特别是科研院所、企业在创新的结合上不够紧密,希望国家在创新上能给予更大的引导力度和资金支持。

  中和威总经理王志伟认为,一个软件企业的组成通常是这么几部分:技术、产品、市场。在技术上,中国中间件厂商与国外公司的差别并不大,主要差别在产品和市场上,国外的公司通常在宣传的时候更多宣传他们的产品,只有去标准组织那里的时候,才更多谈到技术。而中国企业主要谈的是技术。如果我们把技术比做水,那么国外产品是瀑布而中国厂商的产品是小溪,本质都是水,但是国外的公司善于把自己的产品提高势能,就形成了瀑布,瀑布的能量就比小溪要大很多了。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势能,才有可能吸引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产业分工。

  中创中间件公司总经理刘江宁对《中国电子报纸》记者讲:国产中间件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之后积蓄了一定力量,在2005年实现了市场的突破性进步。但国产中间件毕竟与国际中间件巨头在整体实力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年,甚至今后几年,都需要在自己专注的细分领域深入渗透,增强局部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