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吴文虎教授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讲起,阐述了计算机教育变革的必要性以及他所秉承的教育理念。
[正文]
吴文虎教授 1955年至1961年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及自动控制系,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音识别及语言理解、语音合成、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等。他已连续十六年主讲研究生的学位课“语音信号数字处理”。从1990年至1997年,他担任人机语音通讯实验室的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并多次获奖。他曾于1991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作为总教练和领队,他曾连续15年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累计获金牌30块,银牌18块,铜牌13块。于1997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2001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奖”,2002年获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他为本科生讲授的“程序设计基础”课于2003年被列为教育部精品课。2004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系列实践活动之一——“软件产业理论与实践高校巡讲”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吴文虎教授做了题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精彩报告。吴文虎教授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讲起,阐述了计算机教育变革的必要性以及他所秉承的教育理念。身为计算机教育界泰斗的吴文虎教授,在清华率先进行计算机教育方法的变革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他所倡导的软件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
不要让“程序设计”成为第二门“外语”
记者:您在清华大学讲授一门叫做“程序设计基础”的课,并且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行了崭新的改革?
吴文虎教授:是的。为了响应清华让“年纪大的教授要上讲台”的号召,我就开了一门“程序设计基础”的大课,现在我成了清华大学里年纪最大的“大课教师”了。其实教这门课不是我的专业,只是多年来我在从事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在训练“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如何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中,慢慢地找到一些感觉,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一直觉得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路不对,就跟我国英语教学的思路不对一样,太注重讲“语法语义”,等到真正开口讲话时却“不会说话”,等到真正要设计软件时却写不出源代码!于是我就主张强化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上机编程。我的想法得到了系主任的支持,于是我就开了这门课,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
清华大学的学生都是高分考进来的,但是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接触过计算机的并不多,所以这门课对他们来讲还是非常难的,刚开始有的同学甚至急得直哭。我告诉他们只要按部就班地照我的要求做,就肯定能把这门课学好。因为中学生都能掌握的东西,大学生掌握不了是不可能的。一个学期后,这项改革就有很明显的成效,这群“从零开始”的学生,都可以写一些小程序了。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发挥余热,为清华大学做点贡献,为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做点贡献。
吴文虎老师所教的“程序设计基础”课,开课第一年就破格被清华大学评为精品课,这在清华大学建校以来是绝无仅有的;第二年,该课程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精品课;第三年,该课程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精品课。
教育体制亟需改革
记者:您认为信息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吴文虎教授:学生一定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应该是: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没有能力也不行,升华一步就是要有素养。总体说来就是要具备以下几种素养:一、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强的民族就没有办法谈富国强民。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所以在科学素养里还要增添一项“信息能力”,即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辨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能力;二、道德素养。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求学时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制意识。试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素养,那么他越是有能力,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就越大,就像现在对网络造成严重危害的黑客肯定都是计算机高手。我觉得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责任感,要把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记者:众所周知,印度跟我们一样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但是他们现在软件外包做得非常好,比我国要先进三到四年。我国的软件产业也发展了这么多年,信息化教育也提倡了这么多年,可软件人才还是非常匮乏,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存在缺陷呢?
吴文虎教授:我觉得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我国教育体制上的问题不解决,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们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我国的软件青年并不比印度差,我们主要是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改革,但也并不是全盘否认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做得非常好,这是我们需要发扬光大的地方。需要改革的是我国教育上的弱点,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学生不敢讲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不敢标新立异。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尽管我站在这儿讲课,尽管我可能比你大50岁,但在科学的意义上我和你们是平等的。我非常希望我讲错的时候你们能够帮我指出来,就算你说得不对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已经得了99分,发言的对与错也就是1分的问题!”
第二,我国从中学开始文理分科的制度是不对的,因为文理科的学习内容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可能人们一般都会觉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最重视数学,数学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更重视语文。因为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语文学不好就必然导致编程过程当中的思维混乱,就很难写出大的程序,又谈何设计开发软件呢?我曾经就这个观点和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交流过,他非常赞同我的观点。据他了解,大多数研究理工方向的院士都非常重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一来才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其实学文科的也很需要学习一些理工科的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众所周知,中国哲学发展一直以来非常受限制,就是因为我们的哲学家大都是“纯”哲学家,他们很少涉足自然科学领域,这必然会制约他们的发展。
第三,我国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有待加强。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它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养,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建设速度。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就曾经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可是时隔20年,我国对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我们谈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果我们不精通信息技术,就定将落后,圆明园的惨剧就有可能重演。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革。步入信息时代,传统教育体制需要改革,教育观念的变革无疑首当其冲!我们应该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对先进科技的向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导师的作用——指导、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学生的潜能是无可限量的,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
我的一个学生,现在在复旦大学读大二,他今年给我送来了一本他写的书——《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系列丛书——组合数学在程序设计当中的应用》。《组合数学》是大学三年级的课程,可这名学生在高中就会了,他18岁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国际数学家大会,而且做了15分钟的英文报告。这是国际上级别最高的数学科学会议,他是参加会议最年轻的一个人!但是这么优秀的学生还没有入选信息学国家奥赛队,他当时在国家队选拔赛上获得了三等奖第一名,而国家队则只从一等奖和二等奖中选拔。其实像这样的学生数不胜数,只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的潜能真的是无可限量的!
做人·做事·求知·健体
记者:您作为我国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请您给我们青少年学子们一些成长、成才的建议,好吗?
吴文虎教授:我想,对于青年人来讲,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珍惜时间。光阴如流水,青年的优势就在于年轻,所以要爱惜自己的时间。还有就是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现自己。这就需要青年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在锻炼中赢取自信!就像现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青基会和青科协正在举办的“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就非常好,它包括的活动非常全面到位,“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可以激发青年的创新能力;“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知识竞赛可以巩固青年的基础知识;“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创意征文又可以无形中促使学生重视语文的学习。青年们就可以在这样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赢取自信嘛!
我认为青年要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求知,怎样健体!
首先事业有成的人一定懂得如何做人,这是很朴素的道理。杨振宁先生、朱镕基总理等来清华演讲时就要求学子们学会做人,金庸小说里的那些武术大师也都先修德,再修内功,不修德的人不是成为武林祸害,就是走火入魔。
怎样做事是强调敬业。敬业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打基础,对学生来讲敬业就是在上课的整个过程当中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要对得起自己的学费,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虽然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是个人的事情跟国家的事情是统一的,所以敬业特别重要。
怎样求知,就需要具备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终身学习,不断探索、追求完美”,就是要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知难而进”!同时还要谦虚,不能“老子天下第一”,而是要“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人合作时要懂得尊重别人。
怎样健体,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强健身体,一方面要强健心理。身体健康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理健康更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才可以做到以上各点,才可以充满自信、迎难而上,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吴文虎教授为了计算机教育和普及工作兢兢业业地工作了40多年,他在清华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推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所带领的信息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更是连续15年赢得了辉煌成绩!作为计算机教育界的泰斗,吴文虎教授用行动诠释了“为师”的道理。吴教授深谙“言传”的重要性,他精心地准备了一节节精品课,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吴文虎教授更深谙“身教”的重要性,连续13年担任清华大学教师合唱团团长,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带头进行体育锻炼,实践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庄严承诺。在40多年计算机教育工作中,吴老师始终保持着年轻、健康、乐观的心态,辛勤和汗水都凝聚于他对于青少年计算机教育乃至软件人才教育的真知灼见之中,凝聚于他辛勤耕耘终得“桃李满园”的成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