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经华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系经济体,这种经济体的特点非常有利于产生重量级的经济个体。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中国市场做到最大的话,其肯定可以在全球市场中取得自己的有利位置。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就是“世界的”。现在,全世界的厂商都来到了中国市场,拿软件来讲,我们在国内经常碰到的竞争对手就那么四五家,而从全球市场来看也是同样的几家。所以,国内企业实际上已经在面临国际化的竞争。
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是全球经济体系,所以对于国际化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我认为,国际化应该分两个步骤来走,一个叫国内国际化,一个叫国际国际化。所谓“国内国际化”,就是看企业能不能满足已经实现国际化的本土企业的应用需求,做不到这一点,就实现不了国际化的终极目标——国际国际化;而实现“国际国际化”,就是要能像微软一样,自己有一套成熟的产品,通行世界,四海皆准。所以,国内企业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实现国内国际化,再实现国际国际化。
通用软件产品的运作形式不同于外包,也不同于项目式的运作。软件公司实现国际化需要拥有几项重要的核心能力。第一个要素是看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符合国际标准。虽然财务软件已经算是业内比较成熟的软件,但这类软件是否已经实现了多币种、多语言、多会计准则?能否符合不同国家的税制?如果企业连这些很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的话,实现国际化必将成为空谈;第二个要素是企业自身有没有运营国际业务的能力。用友目前在国内设立了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将来还会在东京等地设立海外公司,在这个时候,企业进行全球运营管理的体系能否跟得上自己的经营需求就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化是否成功要看整个企业从头到脚、包括所有员工的素质能不能达到国际化的水平。
我在美国甲骨文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GE的单子,这个单子使得GE在全世界的全部分支机构一夜之间都用上了甲骨文的ERP系统。而SAP在中国的生意也是由他们的国际化客户带进来的。国内软件企业要实现自己的国际化,也可以借鉴这些比较成功的企业案例,学学他们的推广经验,我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也正是基于此考虑,在用友的客户中建国际在土耳其接下项目的时候,用友把自己的工程师派到土耳其去,帮助其将国外客户的系统做起来,这同时也使得用友的国际化进程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